邯郸公务员备考资料

首页 > 邯郸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2022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指点:巧用“矛盾”辨真假

未知 | 2022-02-28 17:25

收藏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点:巧用“矛盾”辨真假

  行测判断推理中,矛盾关系是整个必然性推理中较为基础的内容,掌握矛盾关系相当于打了一半的地基。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简单地说就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即逻辑里面对同一问题的描述永远满足一真一假的关系称为矛盾关系。在直言命题中,共有三对矛盾关系,分别是:①所有是与有些非;②所有非与有些是;③某个是与某个非。在明确了直言命题的矛盾关系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巧妙利用“矛盾关系”解决真假话问题。

  在做题过程中,面对数量大,种类多的试题,通常当题干有多个条件,在问法中明确指出题干条件有几真或几假,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的特征来解题。

  例题

  寺院里丢失了一袋香火钱,方丈找到甲、乙、丙三个小和尚来询问,三个人逐一陈述。甲说:“我没偷。”乙说:“甲偷了。”丙说:“我没偷。”在一旁的丁了解真相,并发表意见说:“你们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偷了,且只有一个人说对了。”

  请问,他们三人中到底谁偷了香火钱?

  A.乙 B.丙 C.都没偷 D.甲

  【解析】B。根据题干信息先把三个条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甲:某个(甲)非,乙:某个(甲)是,丙:某个(丙)非,且题干说这三句话为两假一真,让我们找出偷香火钱的人,则该题可利用矛盾关系来解,在分析过三个人的说话内容后,会发现甲和乙的内容互为矛盾关系,那么根据矛盾关的含义可知甲乙两句话必有一真一假,又因三句话为两假一真,则丙为假话,即:丙偷了香火钱;故本题答案为B。

  当然,如果这道题问说假话的是谁,这个时候就需要分析甲和乙的话了,由题干信息已经得出丙偷了香火钱,再回到甲乙互为矛盾的两句话,甲说他没偷,即甲说真话,所以乙说的为假话。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对于矛盾关系在真假话问题中的应用,解题时基本可分为三个步骤:1.寻找矛盾,2.绕开矛盾分析其他条件,3.回到矛盾中分析(一般涉及到判断谁说的是真话或假话时)。

  矛盾关系的应用重在把握必有一真一假的特性,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能巧用矛盾攻克此类题目!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