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年河北邯郸教师招聘公告发布后会第一时间在教师招聘考试网更新:http://he.huatu.com/jiaoshi/kaoshi/handan/。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提前备考,未雨绸缪。更多教师招聘人数、职位表、考试时间、考试科目等信息,也可以加入邯郸教师招聘备考QQ群:818399703,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学习。或关注邯郸华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andanhuatujiaoyu)。
斯金纳迷箱里的小白鼠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实验1: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实验2: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把动物的学习行为推而广之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上,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总而言之,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
正强化: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
(2)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考题再现】
1.某同学在老师的积极鼓励下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高,该教师采取的手段是(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解析:正强化判断依据:1.给予一个刺激;同时2.行为增加。
题干中的关键词“积极鼓励”可以理解为给予;学习成绩提高可以理解为行为增加。
2.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游戏的禁令属于( )。
A.消退 B.惩罚 C.泛化 D.负强化
【答案】D。解析:题干关键词:取消。那就是撤销,行为(改正错误的行为)肯定增加(这是家长取消禁令的一个想要的结果)。所以符合负强化的两个依据:1.撤销、2.行为增加。
3.犯人获得假释,以后就没有出现违法行为。这种情况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B。解析:题干中获得假释是撤销了一个刺激,行为是增加了,故选B。
4.学生作业不写完,就不让看电视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答案】D。解析:初始行为是:作业不写完。题干中的“不让”就是撤销。不让学生看电视,是不是从目的上来说是让学生写作业的?那么初始行为(作业不写完)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是不是就会少?行为减少就是惩罚。撤销对应取消性惩罚。当然,选项并不复杂,选择惩罚即可。
推荐阅读: